流浪记 —— 大义腔巅峰之作

 

大义腔的准确定义:把一首表达伤春悲秋的小资歌曲,强行演绎成表达生离死别的大悲大苦歌曲。让人听后的感觉不是“又分手了”,而是“民族苦难中坚强崛起”,所以叫“民族大义腔”。

大义腔的几个要素:

1. 一定要现场

2. 弱伴奏强人声

3. 旋律比较悲

 

满足条件的有: Dear  Friend, 流浪记,memory, 不管有多苦,鱼。

大义腔的精髓:用共鸣表达悲。

 

为什么一定要现场呢?

因为现场才是发挥共鸣最好的场合!尤其是观众手机录制的版本最好。

其实这个道理我早就讲过了https://bideyuanli.com/p/571

具体到流浪记,大家可以以钢琴声为参照物,对比一下普通的钢琴声大小和唱到高音处的钢琴声大小。很容易就发现,高音亮出来之后钢琴声几乎不见了。这不是因为人声把钢琴声掩盖了,实情是:人声大了几个数量级,录音设备做了音量平衡,就把钢琴声调整下去了。(这次就不做视频解释这个事了,因为去人声太费劲,我也就是能去一个长音的水平)

听感上来说,高音响起来之后会有一种瞬间制聋感。为何有这种感觉?因为人耳很高级啦,比人脑对声乐的理解高级的多的多。如果平时有一个非常大的声音在你耳边响起,必然的结果就是其他一切声音都暗下去了,这种感觉会被耳朵记住而形成一种条件反射。当听歌时遇到类似场面就会有隐约的有“制聋感”。

这种情况在cd版中是绝对没有的,因为cd都是人声乐器分轨录制再合成的。即使是官方现场版,也往往缺乏这种效果,比如dear friend和鱼。这是因为官方版其实也是多个麦克收音合成的结果。只有手机版才能重现这种听感。

 

因为几乎完全是人声,共鸣的效果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展现。以这首流浪记来说,姚的高音优势一览无余,而且声音特别的宽,厚。一直有人说姚声音不够厚,甚至有人说姚是“小嗓”。这都是对声乐缺乏基本理解,让他们听听这首再说。

 

马秋华老师说过“唱歌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对比度”,这种手机录制的版本,可以说把中低音和高音的对比度推到了一个极高的高度,所以才能用这种方式去表达“大义的悲”。

当然了,真实的现场观众感知到的对比度比我们看视频要大几个数量级不止。所以这一首歌唱的全场鸦雀无声呢。

 

气声

手机录制现场的另一个优势是气声,听这个视频很明显,主歌部分气感非常强,这种气感大大加强了声音的感染力。所谓的立体声就是这样了。

题外话:有些制作不良的视频听着很闷,比如《不管有多苦》,几乎完全没有气感,为何?因为无良直播商把5k以上的声音都砍了,而气声主要集中在8k左右的区域。姚这样的闷的直播现场还有好几个。

对了,我还要重申强调一下:没有所谓蝶窦共鸣,传说中的蝶窦共鸣其实就是气声,也就是分布在8k左右的声音。

 

所以,综合各种因素,流浪记可称得上是最具震撼力的大义腔现场,大义腔的巅峰之作。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