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原理 的所有文章

姚贝娜流行民族美声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zY0Nzg1NTYw.html

视频里解释的很好了。

流行唱腔的F5真声咬字。

 

民族唱腔,说实话完全听不出是姚。民族唱腔千人一面不是盖的。

 

流行F5咬字,堪称整首里质量最高的一个音,超越三连音。说是咬字,其实也持续了快一秒。所以我把姚的纯真声范围扩大到了F5。

 

美声和民族的区别是,美声要求大量的低位置共鸣,吐字更模糊一点。

 

伦敦奥运总结+展望

总的来说,我军优势项目可分为4大项3小项
 
4大项
1. 乒羽
正常发挥:8
北京表现:7
伦敦表现:9
得分:100
评:包揽,100分无悬念。
 
2. 跳水
正常发挥:7
北京表现:7
伦敦表现:6
得分:60
评:虽说那毛子真的有点猛,但何冲这一块本质上还是送了一块。
最后一块虽说英国恶心了我们一下,但是美国佬确实很猛,我们自己也没发挥出最高水平。
总体只能给60分。
 
3. 举重
正常发挥:7
北京表现:8
伦敦表现:5
得分:40
评:女举送了哈萨克斯坦一块,男举莫名其妙的丢了2-3块,只能说,这届举重队是完败。
 
4. 体操+蹦床
正常发挥:7
北京表现:11
伦敦表现:5
得分:50
评:蹦床自己失误送了一块。体操被黑了一块,自己人未赛先伤,这届体操表现比较一般。好在男团力挽狂澜夺得最重一冠,算是最大的亮点。
 
3小项
5. 游泳+水上
正常发挥:5
北京表现:4
伦敦表现:6
得分:100
评:本届游泳可谓是最大的亮点,不但涌现了两位天王巨星,更可喜的是几乎所有项目都能闯进半决赛,一半的项目闯进决赛,可以预见,下届开始,游泳即将晋级成大项。
 
6. 射击+射箭
正常发挥:5
北京表现:6
伦敦表现:2
得分:30
评:完败。
 
7. 肉搏
包含:摔跤,柔道,拳击,跆拳道,击剑
正常发挥:5
北京表现:7
伦敦表现:4
得分:60
评:表现欠佳,击剑队算是亮点,但其实和自己的真实水平还有差距。柔道摔跤完败。邹市明最后挽回了点颜面。
 
 
8.其他
(基本上只剩下田径可以在这里)
正常发挥:1
北京表现:0
伦敦表现:1
得分:90
评:我就不提某人的名字了。
20公里竞走算是巨大突破,尤其是赢得很轻松,甚至把毛子干躺在地。
另外自行车虽然被黑,依然是不小的突破。
 
 
大球类
得分:20
评:用央视对郎平的采访来总结恨恰当:无语。
 
 
总结:
正常发挥:45
北京表现:51
伦敦表现:38
得分:50
 
评:在自身发挥欠佳的情况下,又遭遇黑哨,中国军团的伦敦表现比较糟糕。
美帝超常发挥(取得职业奥运历史上客场作战最佳战绩)爆冷战胜中国。
 
 
未来展望:
可以看到,我军已经形成4大项(每项7块)3小项(每项5块)的集团优势,未来金牌应该可以保底在43块,由于我军在游泳等项目的飞速发展,我军会在下一届以50块左右的金牌数完胜美帝,到了2020年之后,我军将独自处在第一集团,美帝被打入第二集团。
============================================================

第二篇:从金牌 / 奖牌比来看中美的伦敦表现 + 未来预测

 

不废话,直接走起(从悉尼算起,因为之前我朝金牌数太少,没参考性)
括号内为主场调整数,为实际数据*75%得来。
 中国金牌数  美国金牌数  中国奖牌数  美国奖牌数  中国金牌比 美国金牌比
 悉尼奥运  28  37  59  92  47%  40%
 雅典奥运  32  36  63  102  51%  35%
 北京奥运  51(38)  36  100(75)  110  51%  33%
 伦敦奥运  38  46  87  104  44%  44%
 2016(预测)  50  36  100  105  50%  34%
 2020(预测)  56  32  112  100  50%  32%
关于为什么中国金牌比特别高,因为
我们的优势项目都被限制参赛人数
这个问题就不要再纠结了。
中国:
1. 很明显,我朝的金牌比一直稳定在50%,这一次表现失常,只拿到了44%,正常表现应该是87*51% = 44块,与我预测的45基本相当。
2. 我朝的奖牌数届均增长10-12块左右(北京可以认为是75左右),对应了金牌届均增长5-6块。
美帝:
1. 美帝的金牌比应该在35%左右,这一次爆种,超常发挥干到了44%,竟然赶上了我天朝!正常发挥美帝这一届应该还是36块金牌的水平。
2. 美帝多年来金牌数奖牌数没有变化,未来也将如此。随着天朝崛起,美帝金牌数将缓慢下降。
结论:没变化。
在自身发挥欠佳的情况下,又遭遇黑哨,中国军团的伦敦表现比较糟糕。
美帝超常发挥(取得职业奥运历史上客场作战最佳战绩)爆冷战胜中国。
未来展望:
我军会在下一届以50块左右的金牌数完胜美帝,到了2020年之后,我军将独自处在第一集团,美帝被打入第二集团。

简测张丹丹

已鉴定,果然跟李佳薇是一路的。当然比李佳薇强的多的多。

问题也是一样的,靠尾音爆共鸣,平时唱副歌不带高位置(头腔共鸣)。所以爆那一下显得特别暴力。

这是和姚的也许明天对比,都是一般的唱副歌状态。姚明显带高位置(3000-4000)。

关于爆那一下,确实暴力,上图

她的声音为什么比姚暴力?因为第一泛音不是最大的。姚基本永远保持第一泛音最大,这样不会刺耳,所谓的巨量低位置包裹着高位置的芯。

另一个不刺耳的方案就是泛音分布均匀在几个上(最好是挨着),泛音集中单独输出在一个高频就容易刺耳。

说她高音质量可胜姚的可以歇了。爆炸力可胜姚是真的,质量还不行。这样的声音刺耳,偏假。何况她还没掌握长期保有高位置的秘诀。

普通副歌缺乏高位置的结果就是声音听着似乎憋,要到极限,这种感觉特别适合唱英文歌(难道外国天后们也是这么玩的?有时间调查一下),如果尾音爆一下,对比特别强,高音爆炸力一下就出来了。爆那一下高位置强于低位置,所以特别有爆炸力,跟邓紫棋/李佳薇差不多,当然技术上远胜那俩。李佳薇当然也远胜邓。

姚这种呢,就是通透性更强,没有吃力感,副歌整体一致,无论是不是飙长音。爆高音的时候更圆润一点,不刺耳。

PS:这里说的外国天后,不包括WH,CD,这俩人都是常年带着暴力高位置的典型。尤其是CD,稳如泰山的唱法,听着都没波动,就是高位置保持好的缘故。

《葫芦娃》测评 — 童声的特点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zM0MDUzODYw_type_99.html

首先看也许明天

姚贝娜的开头

没太多可说的,气声起步。

金圣权起步

金圣权当然比姚低多了。。。金目测是完全的美声底子,唱腔很美声。值得注意的是金主歌的起步部分就有不错的高频泛音(3000)左右,这跟他美声底子有关,所以他的声音你会听起来很不“流行“。

 

三连音部分,这里姚基本完全抢了主角。爆发力基本掩盖了金。这也是整首两人的区别:金的唱腔很稳,无论是咬字还是转音,都很”美声“。姚就更加的突出爆发力。

虽然这一次姚其实没怎么发挥,暴力技术基本没用,不过美声流行的天然区别还是一目了然。

 

上童声之前先上普通大人说话的声谱:

开场两人的说话:左边主持人,典型的男低音。右边金圣权,大约男高音吧。

1. 很显然,说话时候的音高要比唱歌低得多。基本上,我们正常说话都在音域的底部。

2. 泛音线很多吧~~还是那话,不能数泛音线来判定共鸣强弱。要看泛音分布。普通说话因为音高低,所以必然泛音很多的。

3. 金的声音比主持人要高亢,同时有相当不错的3000泛音。

 

姚普通说话的时候,比那两个男的还是高多了,不过依然比唱歌低得多。

可以看到,无论男女,说话的主要泛音都集中在低频。(大约500左右吧)

葫芦娃的图可能要吓大家一跳:纳尼?

童声就是这样的:泛音多而且分布均匀,高频非常强,从低频直通5000都均匀强大。这种状态大人大约只有唱高音的时候才能获得,而儿童基本永远都是这样(整首葫芦娃差不多都这样)

所以童声穿透力极强,听起来高亢。大约只有大人尖叫才能跟童声比穿透力。

当然,童声另一个特点就是音高比较高,这废话,童声大约比男声高一个八度吧。(女声大约比男声高5度)

为什么会这样?不知道。我目测有两个原因

1. 儿童声带薄,更容易产生这种振动。

2. 儿童更多的是用气息说话。这个逻辑很奇怪,不过很多唱歌理论都讲:儿童啼哭是最好的发声状态,因为是用气息在哭,腹腔发力带动的发声,所以可以哭几个小时都不哑。说话也是差不多的,仔细观察就知道,儿童说话气息用的更好,都是用气息顶着发声的。

 

按照声学理论,泛音越多越饱满,所以童声如果唱好,真的很变态。比如这个

http://v.yinyuetai.com/video/3229

张雨生就是典型童声,在后知后觉清唱部分,可以感受到这种均匀输出的饱满感觉。(当然他毕竟跟真童声不一样)

当然,儿童的气息太有限了,音准更成问题,所以基本不太可能唱好。姚这里的线没有一个直的,都是带波动的,就是模拟儿童气息不足的现象。

三岁版,从泛音分布来看是没区别的。

区别在于音准:比如最后一句,明显起步跑偏了。这一段可以看到线各种拐来拐去,这就是故意制造的音不准现象。

 

关闭唱法

这个问题需要激烈研究,现有理论都是有问题的。。。

来自♀冷漠の微笑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U3OTk1MzI0.html

韩磊是主音,姚贝娜变成了和声,在这首歌里面。
抛却两人当时的地位,单单从声线上面,不能再配了。然而我想提的是另一点,不少看过我爱无反顾乐评的朋友一直在疑惑什么叫做喉下关闭,我想这首歌说明了很多问题,因为韩磊就是喉下关闭。
用潘乃宪老师的话说,关闭就是压缩声带和建立动态下的气息支持。用帕瓦罗蒂的话来说明压缩声带就是当中声区进入高声区时,喉咙部位有一种“收紧”的感觉,这不是肌肉的力量,相反,有关有肌肉必须是很放松的,像正在“打呵欠”一样,但你必须促使声音更压缩在开始学习掌握这种感觉时,似乎“失声”了,这样使声音变化了。开始时,会经常把声音挤压破了,这是正常的,然而,当正确的方法开始被掌握时,那就是十分安全而保险的方法了。即使一时还不能有漂亮的声音,驾驭熟练后就会漂亮起来。
而用我的话说,关闭技术就是合理控制声带,使发声面积缩减,让声音更集中的技巧。运用关闭技术唱歌的时候,声音会比较细腻集聚,听感更好,并且更容易上高音。
再来说喉上关闭和喉下关闭。当我们在唱歌的时候,喉头往往是不稳定的,随着音高的变换在不断地移动着,到高音部分的时候喉位会比较高,甚至会出现挤卡的状况,音色会随着喉位的抬高由低沉变得尖细,这个时候再运用关闭技术,把本就不够宽敞的管道捏成一个点,让声音更加地飘和亮,音色偏假并且偏细,这就是喉上关闭。喉上关闭更容易上高音,但是相对地,声音不够饱满,力度感也不强,常见的喉上关闭歌手有MJ,林俊杰,曹格,杨培安等,这些人无一例外都是高音强悍却缺乏浑厚和力度感的。而喉下关闭也叫做胸腔共鸣关闭,是姚贝娜在爱无反顾中运用的技巧,也可以说是她新时代的标杆唱法,它可以提高混声胸声区的音色,延迟头腔共鸣释放。这种唱法需要更强的声带能力和气息能力,一旦歌手把握不住,声音变会刺耳难听甚至破音。喉下关闭的时候,需要控制喉头稳定甚至强行降低喉位,将喉头和后咽壁一起放下,留出更多的空间给胸腔做共鸣,因此声音更为浑厚通透,质感强烈,缺点也很明显,喉下关闭非常难上高音,并且对体力和气息的耗费是巨大的。姚贝娜目前的喉下关闭并不明显,喉位不算太低,所以仍然可以轻松地上高音,应该是一个折中并且保险的方法。最后说下喉下关闭的代表人物吧,麦克伯顿,韩磊,萧敬腾。
借用别人的一句话,喉下关闭是气宗,喉上关闭是剑宗,喉上力多气少,喉下气多力少。上下自如,方为最高境界。
在这首歌曲当中,韩磊几乎全程喉下关闭,而姚贝娜主歌部分喉上关闭却在副歌部分大多并未使用关闭技术,因此声音比较发散,没有力度,被韩磊的声音一直压住,直到副歌部分每一段末尾的“记得谁”才开始使用喉上关闭,因此声音变得凝实无比,声压明显增强,和韩磊的声音分庭抗礼。

 

给大家发个以前看过的视频。
对比一下里面喉下关闭和喉上关闭的感觉。
其中4分55秒到5分半那里对比的尤为强烈 甚至喉下关闭还挤卡了 看看你们能否听出点来。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QyNzY0NjI4.html

4分55秒开始,左边是喉下关闭,右边是喉上关闭。

高音吧新人复活赛

应评委郭小匹要求,来一发测评。

http://tieba.baidu.com/p/3043284098?pn=3

 

Li黯_栗an 《没那么简单》

真声很饱满!一二三泛音都超过了基频。录音效果也很好。全程泛音都很丰富。

假声就基频最大了。但还是要说,录音效果很好,高音泛音好多。

总体来说,唱的非常好!以唱而论可以说无压力夺冠。美中不足是高音稀缺,转假太多。

 

我是菠菜8《回来》

首先,录音太差,居然采样率16000,还单声道!不能忍,强烈要求其提高录音水平。

因为采样率低,用老软件看更清楚,可以看到7k以上都缺失了。

总的来说,高音持久力很强,声音偏薄。

 

文君叔叔《卡门》

几乎全程基频最大,咋一听我还以为男人假声。音降下来才听出是女声。

总体来说,唱的挺有味道。以高音而论,这样的高音不太好。

 

菲入人心的传奇《好胆你就来》

唱的很好!共鸣也很好!这个共鸣充分,音色饱满,以高音而论,我认为这个第一。

 

suoaman 《骗不了的花田错》

全程几乎没有高频泛音。

这个唱的就很女人了,以高音而论,基本没有力量,可以忽略。。

 

所以,个人认为

以唱而论:

没那么简单 >  好胆你就来 > 卡门 > 骗不了的花田错 > 回来

以高音而论

好胆你就来 > 回来 > 卡门 > 没那么简单 > 骗不了的花田错

球王只有一个

讨论这个问题之前,首先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需要说明

=================================

现代体育在上世纪90年代才普遍进入高水平时代

不止足球,几乎所有现代运动都是这样。原因有二:

1. 冷战时代,政治才是第一热点。冷战结束体育才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

现在人可能很难理解,政治竟然有这么大的作用?可这就是实情:在冷战时代,随时可能爆发核战争然后大家一起完蛋才是群众们最关注的。至于体育神马的,排在第二位。比如我们都知道美苏曾经为了抵制对方而拒绝参加对方阵营举办的奥运会,那个年代的奥运会就是美苏国力竞争的一个角斗场。(当然那个年代是不允许职业运动员进入奥运会的)

冷战之前就更逗了:比如墨索里尼以枪毙来要挟队员拿世界杯什么的。

冷战结束之后,体育才真正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第一热点。

 

2. 体育运动员的收入在冷战时代一直不高

上面一条的直接结果。关注度不高收入自然不高,理所应当。随便来张图

看第四栏,大概是足球运动员和英国普通人的年薪对比。可见,足球运动员在1990年之前与普通人收入差别不大。90年后才进入了高速增长时代,现在已经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了。

收入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一个运动的水平。

1. 低收入的运动项目,很难吸引人来打职业。

比如某个小孩要从事一个什么手球之类的节目(假设职业运动员平均月收入2000),家长什么反应?一般都是一掌糊面门上吧~~ 相反,如果小孩能去打nba,相信没有家长会反对吧?

说到底,职业体育毕竟是个青春饭,还有受伤的风险。如果没有高回报,很少有人会选择这个行业。

2. 收入的高低决定了能保有多少从业人员。

比如某项目的顶级联赛是普通人收入的30倍,那这个项目就会有收入10倍的次级联赛,收入5倍的三级联赛,等等。这样就可以让整个职业运动员的数量大大增加。显而易见,增加职业运动员的数量是保障运动水平的最有效手段,对抗更激烈了嘛。

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配套人员,什么体能教练,按摩师,营养师,智囊团。这都需要高收入才能保有的。上古时代运动员都没钱,上哪弄钱去养这些烧钱的家伙?现在这些配套的跟上来,几个人甚至十几个人服务一个运动员,水平怎能不提高?

另外相关的运动装备也有很大的提升,一切都向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高强度的比赛和专业化的配套人员/设备使职业运动员的水平开始抛离业余玩家,现在的职业体育,已经根本不是业余玩家可以战一下的了。(上古年代,业余高手的水平与职业差别不大。)

 

3. 低收入意味着低地位

我们都知道马戏团溜狗是没什么社会地位的。人们看表演的时候,会下意识的产生一种“爷花钱看戏”的心理。这跟古代叫个堂会什么的性质差不多,说到底就是“戏子”的社会地位一直都是不高的。

低收入时代的体育其实也差不多:体育比赛本来就是以娱乐大家为最初目的嘛。

只不过随着收入的高速增长,现在的明星已经具有非常高的社会地位了。面对一个收入是你上百倍的明星,你是很难产生“爷”的感觉的。(倒是跪舔得人越来越多。)

其实在今天的社会,依然还是有这种问题。你以为快船老板歧视案是个案么?其实那是美国上层社会的普遍想法,球员在他们眼里,是没什么社会地位的(这不止是个种族问题)。

在这种局面下,如果收入差不多,一个中产的工作和一个运动员的工作,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前者,谁也不想降低自己的档次。

 

=========================================================

结果就是,冷战时代的竞技体育,其实是一个很小的圈子,从业人员和配套人员都非常少,以现在的眼光看,整体处于业余水平。

比如60年代的足球,双方动辄超过10个进球,四前锋什么的,这放现在纯属搞笑的。

再比如60年代的nba,什么单场100分,单场打铁30个,十一个总冠军什么的,这一看就是整体水平太差阿。

至于冷战之前,就更逗了:比如第一届世界杯,欧洲国家基本都不参赛,因为只能坐船去美洲,尼玛太累!

 

=================================

关于贝利

看了前面这些,我相信大家也懂了,贝利根本没有资格竞争球王,非要竞争,可以冠一个业余球王。

 

很多人说我的中心思想不就是上古时代水平不行么,时代王者就应该是历史王者。不是的,时代王者也要看看那时代是不是整体在扯淡。比如二战前乌拉圭两夺世界杯,怎么不评个球王?显然是因为大家都知道那会整体在扯淡。还有墨索里尼也强行让意大利夺冠,怎么不给他发个球王?

冷战时代同理,整体属于扯淡水平,场外因素压倒场内因素,这种时代的球王,没有资格做历史球王。

=================================

关于马拉多纳

马拉多纳有三点使他不配做球王。

1. 首先,马拉多纳也是活跃在冷战时代。

不过好歹很接近现代体育的年代了,这点比贝利强的多。

 

2. 马拉多纳之所以封王是因为他达成了“民族英雄”。

马拉多纳现在整天被拿出来说的是什么?不就是对英格兰的两个进球么。这两个球为什么能名垂青史?因为它们帮阿根廷人完成了民族复仇。

我估计现在很多人不知道英阿马岛战争。简单的科普下:马岛是阿根廷近岛,类似于台湾和大陆的关系。但是历史上早早被英国占领,阿根廷一直想夺回来(比较象香港)。后来阿根廷1982年发动了战争,企图占领,后被反打,最后输掉战争,马岛被英国人占回去了。

看了历史就知道了,这简直是可忍孰不可忍!家门口的岛被人占了,打了一仗还打输了,丢脸丢到姥姥家。。。

所以英阿一对上就火爆异常,就是缘于此。

回头说说上帝之手。你们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

为何亨利手球就被喷成翔?马拉多纳手球就被捧成经典?

这样明显的双重标准,其实都是媒体洗脑洗出来的。现在人缺乏独立思考精神,所以居然都默认了这个不合理的设定。其实答案很简单:

上帝之手让阿根廷人完成了复仇,而且是一一种恶心你的手段。

比如你平时考试总是被某个人蹂躏,你一怒之下高考用了小抄终于赢了一次。接下来的经典桥段是不是:你甩着小炒洋洋得意的对那人说,小样,复读了吧~爷x大去也~ 配上满脸的幸灾乐祸,效果完美。

反观亨利,他为什么被喷出翔?有一个道理可能大家下意识的都知道但是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

国家之争没有道义可谈,唯胜利者为尊。即使鸡鸣狗盗或者背信弃义,只要赢了都会得到赞扬。马拉多纳就是一个。

相对的,在冷战后足球届基本回归了正常的价值观,有一个道德底线。

现在的体育运动,大家普遍还是鄙视没有体育道德的行为的,比如假摔,飞踹,手球等等。这说明现在的体育环境,比过去还是纯粹了很多的。

如果马拉多纳的事放到现在,肯定是被喷出翔的局面。

一场世界杯四分之一决赛居然被吹成世纪经典,而且,你要说是马拉多纳VS普拉蒂尼也就算了,居然另一方英格兰队都找不出什么历史名人。大家不觉得很奇怪么?说白了很简单:政治因素无限抬高了这场比赛的重要性。

 

3. 马拉多纳不配做球王的第三个原因是:对手太弱。

有句话说得好:评价一个人要看他的对手。

虽然现在英格兰吹很多,但客观公正的认识英格兰队的水平,就是一个世界三流。我知道看客看到这里一定吐了,不妨,吐好了如果还没关此网页,来接着看我关于世界x流的分析:

1. 一流球队:身体技术俱佳的球队,一般一个时代有2,3只,有世界杯/欧洲杯夺冠的实力。比如94-02巴西,98-06法国, 06意大利,08-12西班牙。

2. 二流球队:身体技术占一头,另一头也不算差。稳定在世界杯/欧洲杯四强的水平。比如德国,黄金一代的葡萄牙,荷兰。

3. 三流球队:有明显短板,混迹于世界杯八强/十六强。这就是英格兰的准确定位。而且这还是靠着贝克汉姆才能混进八强,不然就是个十六强水平。

其实英格兰也就是仗着是大国,底子厚才混到三流。我们都知道牛比的欧洲小国其实很多的,比如比利时,捷克,南斯拉夫什么的,都曾经很牛比。只不过小国的持久力差一点,要不然就要把英格兰挤到四流里去混了。

来看看大英格兰在欧洲杯的光荣记录:

 

综上,马拉多纳就是一个因政治因素而被高估的“民族英雄”,配不上“球王”二字。

 

=================================

关于齐达内

齐达内有三点是别人做不到的。

1. 伟大的对手成就了伟大的球王

说罗纳尔多是伟大的对手,我相信没有任何异议吧。单单是罗纳尔多,就被很多人评价为球王。

然而世界杯两次交手,都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碾压。罗纳尔多实实在在的当了两回背景帝。可以说,齐达内能封王,罗纳尔多居功甚伟。

还有费戈,也两次充当了背景帝,还有小罗什么的。

2. 组织前腰的集大成者

这个名号应该没人跟齐达内抢,因为现在组织前腰几乎灭绝了!那为何齐达内后组织前腰就几乎灭绝了呢?

因为齐达内身体太强壮!

这其实是齐达内最强的一点,却也是最被忽视的一点。

同其他领域一样,技术和身体一般不能兼顾,“有身体的没技术,有技术的没身体”是通病。而现代体育的发展轨迹就是不断强化身体对抗。随着绞肉机型后腰的兴起,瘦弱的技术型前腰越来越没有空间了。可以说,绞肉机型后腰的崛起,直接灭绝了组织前腰。

除了齐达内!

1米85的身高,看体型也完全不像技术型的。(说实话,无论是看面相还是看身板,齐达内都更像一个力量型屠夫)这才是齐达内立足前腰的根本。

面对强壮后腰身体对抗完全不虚,才可以从容拿球,在相对靠前的位置组织全场。这是齐达内区别于其他组织者的根本所在。

 

关于技术,其实不需要说太多,齐达内的技术世人讨论的太多。不过说实话,齐达内的技术是依托于身体之上的,最典型的就是马赛回旋,这玩艺别人用就是找断,齐达内就随便用的原因就是身体强壮,可以顶住防守球员做动作。(当然我不是说齐达内技术不行,事实上想找出比齐达内技术更强的球员很难)

 

题外话,当年的法国之所以强也是因为身体太强。

技术型的球队一般都身体偏弱,对抗起来总是吃亏,还有体力不支的问题。当年的法国就完全不一样了,中后场一大票不缺技术的肌肉棒子,甚至还有维埃拉图拉姆这种身高体壮的魔兽型球员。就连前场也有亨利齐达内这样的壮汉。(我记得有人统计过,王朝球队里,00法国身高最高)

所以遇到技术型的球队,一般都会对对方前场形成绞杀。回想下06法国对巴西,那真是完全绞杀阿,巴西所谓魔幻四重奏被打得根本拿不住球,全场仅有一脚射门打在门框以内。以至于一场1:0的比赛居然众口一词是“完胜”。

至于98年,其实是一样的。只不过当时巴西风头太盛,大家忽视了法国的变态而已。事后很多人甚至杜撰出赌球,罗纳尔多被下药之类的无稽之谈。其实这场跟06一样,罗纳尔多想发挥也得中场控的住阿,面对法国的技术型强壮后场,巴西真是没有办法。

 

3. 高光时刻比较逆天

90年代以来唯一一个两届世界杯决赛有进球的球员,加上欧冠史上最佳进球“天外飞仙”,这高光目测别人没法比。

有一种论调,说齐达内能混出地位靠的是“狗屎运”关键时刻蒙进了几个进球。

这话其实本来就有内在逻辑问题的:即使有狗屎运,蒙一次差不多了吧?能连蒙数次?

揭开这个谜底,就要涉及到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齐达内懂得平时留力,关键时刻再发挥。

好处很多。。。

1. 不容易受伤。

越是冲击力强的球员越容易受伤,这几乎成了足球场的真理。因为

  • 冲击力太强的球员,防守球员都知道轻轻的铲一下可能破坏不了,所以都下死命去铲,铲死拉倒。
  • 冲击力太强,本身对自己身体就是一个严重的伤害。尤其是频繁变向的,纯粹是折磨膝盖。

来个例子:轻铲没用就往死里铲:

2. 节省体力。

齐达内06年在皇马就是一个装死态,就是为了给世界杯留力。当时谁能想到世界杯上居然能爆发出那么大的能量?

3. 隐藏自己,缩小目标。

这也很好理解,一个对球门冲击力不大的球员,防守球员就会相对放松,不集中注意力在他身上。

比如98年两个头球,齐达内平时根本就不怎么头球,是他不会?肯定不是,两个头球都很精彩,要蒙也不能连蒙俩标准头球不是?(06年也蒙了个差不多的,被布冯千钧一发的扑出去了)就是平时不用,麻痹防守球员,等着关键时刻再用。

再比如:02年的天外飞仙,如果放在平时比赛,你觉得齐达内会直接打门么?我想稍微有点理智的都不可能,肯定是卸下来再打,甚至是再分球。我们平时也没见过齐达内进过这样的球吧?显然,实情是他知道关键时刻到了,可以发挥了,才直接打的。

 

=================================

齐达内的其他光环就不说了,不是唯一,或者不难打破。比如:个人集体荣誉大满贯;最高身价保持数年;传奇世界杯经历;离了齐达内法国立刻沦为逗比球队,等等。

总结一句话:

齐达内是高水平足球时代(冷战后),唯一一个真正达成“统治”的球员,球王之称实至名归。

=================================

关于梅西,c罗

没拿过世界杯的球员没有讨论价值。

基频泛音的分离

请务必阅读前文:

图解泛音及形成原理

https://bideyuanli.com/p/3238

 

1. 为什么选这三段?因为都是稳定的长音,都是清唱,彻底排除伴奏的干扰。而且音比较高,泛音相对较少,容易分离。三个人的共鸣也特别好,适合分析。看了这段,相信大部分人已经初步理解频谱图的含义了吧?后面还会展开讲解。

2. 分离了之后,每个泛音都是简单的正弦波,听起来是不是特别的“电子”?是的,其实所有声音都可以分解成这种很“电子”的简单正弦波。单一频率的一个泛音,也是没有音色的(废话,正弦波都一个样,能有啥音色?)。

3. 第一泛音经常是最强的,第一泛音就是比基频大一倍的那个。这就是为什么各种测音软件总是测高一个八度的原因:很容易抓到第一泛音而忽略基频(频率提升一倍则音高提高一个八度)。不过另一方面来说,其实测音软件很准,只要人为的纠错一个八度,其他就没问题了,基本上不会出现a测成b的局面。

4. 其实这三段的各个泛音都很接近,这也不多见。不过即使差不多振幅的各个泛音,也能明显的听出“音量不等”,这就涉及了人耳对各个频段有不同敏感度的问题:对3000左右的最敏感,详情见:https://bideyuanli.com/p/780

5. 泛音比基频强,实在是很正常的一个事。虽然我实在不觉得这个问题有什么可质疑的,但总是有些物理半吊子的人跳出来跟我犟这个问题。现在好了,分解给你看,一目了然了吧。另外,什么“基音管”“泛音管”之类的说法,纯属无稽之谈,我完全不知道这两个词有任何科学性可谈。

6. 单纯一个泛音,听起来完全听不出是什么音吧(比如是开口音还是闭口音,a还是i)?这就是我之前讲过的概念:单纯一个泛音或者基频是没法咬字的,必须多个泛音叠加才能咬字。

7. 高阶的泛音,是不是听着很像海豚音?是的,海豚音跟这个几乎完全一样。海豚音就是几乎完全没泛音的,就一条简单正弦波。重复一遍:海豚音不存在咬字的理论可能性。

对人声来说,绝大部分情况下都是标准的基频,第一泛音,第二泛音,第三泛音,….

可否存在这些频率之外的波?

可以。有很多种情况,视频里举了主要的几个。

气泡音

图上解释的很明显了,需要说明的是,气泡音不止制造了奇怪的基频,气泡音还制造了额外的泛音,形成了完整的低八度音。原理不详。

怒音/嘶吼/瞎喊

 

 

头腔共鸣,胸腔共鸣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zA5MTA1NzM2.html

我们都知道人声是三腔共鸣:头腔,胸腔,口腔(喉咽腔),那究竟具体都是什么呢?

共鸣的物理原理

请先阅读此篇:https://bideyuanli.com/p/426

简单的说,只有充满空气的腔体才能共鸣,胸骨头骨鼻骨什么的是不能共鸣的(可以共振,但是不能指数级的放大音量)。

所以,人体共鸣腔

  1. 胸腔共鸣:图中没有显示,实质上就是气管/支气管共鸣。
  2. 声道共鸣(vocal tract):也叫管道,通道。其实就是喉腔,咽腔,口腔共同组成的通道。
  3. 头腔共鸣:主要是鼻腔。其他小型的共鸣腔包括蝶窦,额窦等。

 

声乐中的头腔共鸣,胸腔共鸣

传统上讲,低频泛音丰富的就是胸腔共鸣,高频泛音丰富的就是头腔共鸣。

胸腔共鸣丰富的声音,宽,厚,有力量,有气势。又叫低位置共鸣。

头腔共鸣丰富的声音,尖,亮,穿透力强。又叫高位置共鸣。

 

真实情况

真实的情况是:现在学者普遍认为头腔和胸腔都不是主要的共鸣腔体。声道共鸣才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

我们看wiki是怎么说的:

The chest[edit]

The chest is not an effective resonator

The tracheal tree[edit]

The tracheal tree makes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the resonance system except for a negative effect around its resonant frequency.

The larynx[edit]

Due to its small size, the larynx acts as a resonator only for high frequencies.

The pharynx[edit]

The pharynx is the most important resonator by virtue of its position, size, and degree of adjustability.

The oral cavity[edit]

The oral cavity is the second most effective resonator.

The nasal cavity[edit]

The nasal cavity is the third most effective resonator[citation needed].

The sinuses[edit]

The sinuses are extremely important to voice modulation[citation needed].

总结来说就是,

咽腔>口腔>鼻腔>其他。

喉腔另外对高频泛音起到决定性作用(后面会详谈)

其实这很好验证:闭上嘴使劲发声,音量很小吧,跟张开嘴没法比吧?所谓的头腔共鸣(鼻腔共鸣)其实起不到太大作用。

当然必须明确的是,上述方法发出的声音是鼻音,跟正常说话中的鼻腔共鸣是不同的(正常说话的鼻腔共鸣是气息不经过鼻腔)。

所谓的高位置低位置也是不科学的。传统上认为越厚的声音共鸣位置越低,因为胸腔是最低的。越亮的声音共鸣位置越高,因为鼻腔,额窦等越高的腔体越小,引起共鸣之后共鸣点越高。

现在基本可以肯定,所谓的鼻腔共鸣,额窦共鸣,不起主要作用。它们或许能够起到一些作用,但是决定性作用还是来自声道。

 

还有一种更不科学的说法:叫胸声/头声。这两个词的来历是:在科学不发达的时候,人们认为低的声音是胸发出来的,高的声音是头发出来的。如今大家当然都知道声音只能从声带发出来,所以这两个词其实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现在这两个词在各种语境里基本表达了:真声/假声,胸腔共鸣/头腔共鸣。这两组概念。这好混乱,以至于很多人认为胸腔共鸣多的声音就是真声,头腔共鸣多的声音就是假声。

额,讨论这些混乱的名词真是累,有关胸声,头声,请阅读这里:https://bideyuanli.com/p/622

 

声道共鸣

一般来说,我们把声道作为一个整体来考量。其平均长度为男16.9厘米,女14.1厘米。

 

 

咽腔共鸣

咽腔是最重要的共鸣腔,这个观点基本得到了广泛的认可。美声所谓巨大的胸腔共鸣,其实是咽腔共鸣。

咽腔为什么重要?因为打开喉咙之后,咽腔的体积巨大。

更科学的x光扫描图(发i音)

显而易见,咽腔体积好大,声道共鸣的主体就是咽腔共鸣。

打开喉咙

打开喉咙可以扩大咽腔。获得更强的共鸣。所以唱歌第一课就是打开喉咙。

如何打开喉咙?降低喉位是最有效的办法,尝试打哈欠可以打开喉咙。

口腔共鸣

口腔共鸣的最主要作用是咬字。

我们是如何分辨别人说了什么音?

答:通过泛音分布。

大家都知道,人类语言里分辅音和元音。我们着重说说元音。

元音的识别

人耳通过声音里的共振峰来识别元音。

什么是共振峰?共鸣腔体一旦定型,就只对固定频率的声音产生共鸣。这些被强化的频段就是共振峰。人耳一般只需观察到最重要的两个频段就可以判别这个元音的类型。

上表就是元音对应的两个共振峰。(题外话,语音识别就是靠这个)

对人来说,咽腔是很难改变形状的(其实扩大咽腔之后还是会产生元音的变形),所以人是通过张嘴的大小和舌头的形状来控制声道的形状。这就是所谓开口音,闭口音的来历。形状不同的声道,产生的共振峰是完全不同的。

共振峰不随基频的改变而改变。也就是说,你保持好了发a音的口型,无论提高音高还是降低音高,别人都能辨别出你在说a,就是因为虽然基频变了,但是共振峰并没有变。

为什么歌声里的发音听着奇怪?

有两个原因:

1。唱歌就要开共鸣,开共鸣会导致共振峰发生变化,与日常说话大为不同。

2。唱到高音时,由于基频太高,导致泛音变少,泛音的间距过大,导致该出现共振峰的频率可能根本没有泛音。结果就是共振峰产生了偏移。另外,基频如果高于最低的那个理论共振峰(上表中的f1),这时候就会损失这个共振峰。所以越到高音,歌声的发音越奇怪。

 

题外话:海豚音能咬字?

不存在理论上的可能性。无论是张靓颖式还是MC式,都是一条基频,基本完全没有泛音的。这怎么弄出共振峰?(请忽视vitas,他那个不是海豚音,就是假音)

实践上来说,谁能听出海豚音是开口音还是闭口音?发的是a还是i?

 

头腔共鸣

除了正常说话的共振峰,优秀歌手还拥有一个专门的特有共振峰,就是视频中的歌手共振峰。所谓头腔共鸣,其实就是歌手共振峰。头腔共鸣强烈的声音,亮,有穿透力。关于歌手共振峰,这是个冗长的话题,请参阅

https://bideyuanli.com/p/780

概括为一句话就是:歌手共振峰是喉腔产生的。

 

完美的声音

完美的声音是兼具低位置共鸣和高位置共鸣的。美声就是典型的这种声音。缺失高频泛音就会没有穿透力,缺失低频泛音就会太刺耳。视频里的略夸张。。

我从来没讨论过”唱功“,我讨论的都是”共鸣“

唱功和共鸣的关系

唱功包含很多方面:共鸣,音准,气息,音域,乐感,等等。共鸣只是其中一个方面。

类比:足球水平包含很多方面:身体,速度,盘带,传球,射门,等等。

共鸣在唱功里算不算很重要的方面?算。类比:速度在足球水平里就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有多重要?没法说。有人能评价速度在足球水平里有多重要么?

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

还是类比:比如我列了一大堆数据,证明”罗纳尔多百米速度比梅西快“。可是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传出去之后外面人都说我列了一大堆数据证明”罗纳尔多球技比梅西好“。你觉得这个事荒谬不?

这在足球界,毫无疑问是外面转述人在恶意歪曲事实,在黑我。我相信这没有任何异议吧?

可是在音乐界,已经不止一次有人说我”列数据证明xx唱功好过xx“。居然大部分人没什么反应。即使是我站出来指出对方的这种错误,竟然对方只是勉为其难的表示”那不是一回事么“,或者”我觉得你就是这个意思“,等等。

我不知道这些人智商有问题还是逻辑有问题,还是乐理知识欠缺,还是干脆就是想黑我?

唱功和共鸣的一个重大区别

很简单,共鸣是可以量化评比的。这就好比百米速度是可以量化评比一样的道理。

但是唱功很难量化评比,至少我还做不到。

还是拿踢球来说,我相信列数据证明谁跑的更快,没什么问题。但是列数据证明谁球技更好,就很荒谬。

比如我列了一大堆数据证明xx跑的更快,不管这个结论大家认同与否,至少这个方法是科学的。但假如我列数据证明xx球技更高,旁人看来基本我在搞笑。

唱功和好听与否的关系

唱功与好听与否没有必然联系。有些歌手唱功逆天,唱歌一样难听,这没什么奇怪的。

唱功虽然很难量化评比,但毕竟还是个客观的东西,好听与否完全是个主观的东西。每个人对一首歌好听与否的判断完全是个人主观感受,无法强制。

所以我即使证明了A比B共鸣更好,你也完全可以认为B唱的更好听。我从来没说过A唱功强于B的话,当然更不会强迫谁认为A唱的更好听。

对于只听个好听与否的人,请直接右上角即可。我的文章是给想了解科学的人看的,你们不想了解不代表没人想了解。

写给黑子的话

你们可以黑我方法扯淡,可以黑我忽悠群众,这都随你,我不会打扰的。但是,请先把我说了什么描述准确,不要恶意造谣。

如果我只说了”罗纳尔多跑的比梅西快“这句话。你转述了之后就变成了”罗纳尔多球技比梅西好“,你这就是典型的歪曲事实,恶意造谣。如果我没说过的话,你可以强行说我说过,那你有更多的选择,你不如说我说过”xx是sb“,这样黑更有力,更直接。反正都是造谣,怎么说不都一样。

对于稍微理性的人,请在科学上,或者逻辑上证明我是错的。不要一张嘴”你研究这些都是p“,或者”这种方法根本就是错的“。对于这种人,在我看来,你跟张嘴就是”你是sb“的人基本属于一类,没有回应的必要。

我不敢保证我说的都是对的,我一直都说:可能有疏漏,欢迎大家指正!也有不少人对我的理论提出了科学的质疑和建议。让我觉得欣慰的是,这些人都是很理性很文明的,没有一个是上面所述的低端黑子。

喉下关闭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k5NDE0MDg4.html

我一直不碰“关闭”一词,其实是因为,我在酝酿一波大的,正在攻关一些关键问题。。。

不过现在很多人还不知道究竟什么是喉下关闭,还是先做一个视频让大家有个直观的感受。

 

视频的对比已经非常明显了,live版本是明显的换唱腔。如果大家试图模仿着跟唱,会有一种轻微的呕吐感,这就是喉位降低的表现。可以模下自己的喉头感受下。

其实这一段“我也”两字就转唱腔了,跟冰天雪地差别很大,很容易听出来,这说明:

  1. 状态确实不好,已经无法自然的过渡,只能强行转换。
  2. 以姚的能力还不足以支撑整首的喉下关闭,距离磊叔还有很大的差距。
  3. 喉位降的很凶残,多凶残还不知道。

 

为什么能听出来?

因为喉位降低之后会改变元音。大家可以尝试一下把喉位降到最低,尝试发“啊”的音,一般是发不出来的,都会发成“嗷”。这就是为什么美声里掩盖会换元音,因为喉位降低了。姚这个元音转化比较轻微,但是对人耳来说还是能听出来的。(即使没有任何乐理知识,人耳也能判断出很多细微的东西,人耳其实很强大的)

喉下关闭的特点?

声音变暗,气势变强,感觉用了很大的力。听感上会有一种气柱强行顶住声带的感觉。事实上也是这样的,喉下关闭之后声带以下的气压会提升很多。

姚现在主要是live用,震观众太好用了,现场听会被那气势震得说不出话。(这个视频央视的渣音效又来了,姚的声压优势完全没发挥出来。现在来看,最好的版本还是小匹版girl on fire,不过那个转换的没有这个明显,大家可以观摩一下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YwODkxOTQ4.html

喉下关闭最大的好处就是:通道宽。喉位越低咽腔扩张的越大,通道越宽。通道是人体最最重要的共鸣腔。近年来的科学界已经普遍认为所谓头腔和胸腔在共鸣里其实远不如通道来的重要。通道是啥?老图一张,声带以上黑色箭头经过的就是通道。

 

需要说明的是:喉下关闭是以损失声能为代价获得气势的。所以视频里后半段其实音量不如前半段。人类最好的唱法还是真声放开了唱,音量最大。

 

喉下关闭为什么难练?

试着模仿跟唱一下就知道了。大部分普通人会直接噎住。。。

因为普通人唱高音都是提升喉位的,降低喉位正好与其相反,这要想克服挺难的。尤其是降了之后还要唱高音,更难。

即使你能唱出来了,你还只是“喉下”了,还没“关闭”呢。怎么关闭?这真是个冗长的话题,你们等着。。。。

先贴一个微笑的解读 https://bideyuanli.com/p/3277

关闭唱法

这个问题有待激烈研究,先放一个微笑版。

 

来自♀冷漠の微笑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U3OTk1MzI0.html

韩磊是主音,姚贝娜变成了和声,在这首歌里面。
抛却两人当时的地位,单单从声线上面,不能再配了。然而我想提的是另一点,不少看过我爱无反顾乐评的朋友一直在疑惑什么叫做喉下关闭,我想这首歌说明了很多问题,因为韩磊就是喉下关闭。
用潘乃宪老师的话说,关闭就是压缩声带和建立动态下的气息支持。用帕瓦罗蒂的话来说明压缩声带就是当中声区进入高声区时,喉咙部位有一种“收紧”的感觉,这不是肌肉的力量,相反,有关有肌肉必须是很放松的,像正在“打呵欠”一样,但你必须促使声音更压缩在开始学习掌握这种感觉时,似乎“失声”了,这样使声音变化了。开始时,会经常把声音挤压破了,这是正常的,然而,当正确的方法开始被掌握时,那就是十分安全而保险的方法了。即使一时还不能有漂亮的声音,驾驭熟练后就会漂亮起来。
而用我的话说,关闭技术就是合理控制声带,使发声面积缩减,让声音更集中的技巧。运用关闭技术唱歌的时候,声音会比较细腻集聚,听感更好,并且更容易上高音。
再来说喉上关闭和喉下关闭。当我们在唱歌的时候,喉头往往是不稳定的,随着音高的变换在不断地移动着,到高音部分的时候喉位会比较高,甚至会出现挤卡的状况,音色会随着喉位的抬高由低沉变得尖细,这个时候再运用关闭技术,把本就不够宽敞的管道捏成一个点,让声音更加地飘和亮,音色偏假并且偏细,这就是喉上关闭。喉上关闭更容易上高音,但是相对地,声音不够饱满,力度感也不强,常见的喉上关闭歌手有MJ,林俊杰,曹格,杨培安等,这些人无一例外都是高音强悍却缺乏浑厚和力度感的。而喉下关闭也叫做胸腔共鸣关闭,是姚贝娜在爱无反顾中运用的技巧,也可以说是她新时代的标杆唱法,它可以提高混声胸声区的音色,延迟头腔共鸣释放。这种唱法需要更强的声带能力和气息能力,一旦歌手把握不住,声音变会刺耳难听甚至破音。喉下关闭的时候,需要控制喉头稳定甚至强行降低喉位,将喉头和后咽壁一起放下,留出更多的空间给胸腔做共鸣,因此声音更为浑厚通透,质感强烈,缺点也很明显,喉下关闭非常难上高音,并且对体力和气息的耗费是巨大的。姚贝娜目前的喉下关闭并不明显,喉位不算太低,所以仍然可以轻松地上高音,应该是一个折中并且保险的方法。最后说下喉下关闭的代表人物吧,麦克伯顿,韩磊,萧敬腾。
借用别人的一句话,喉下关闭是气宗,喉上关闭是剑宗,喉上力多气少,喉下气多力少。上下自如,方为最高境界。
在这首歌曲当中,韩磊几乎全程喉下关闭,而姚贝娜主歌部分喉上关闭却在副歌部分大多并未使用关闭技术,因此声音比较发散,没有力度,被韩磊的声音一直压住,直到副歌部分每一段末尾的“记得谁”才开始使用喉上关闭,因此声音变得凝实无比,声压明显增强,和韩磊的声音分庭抗礼。

 

给大家发个以前看过的视频。
对比一下里面喉下关闭和喉上关闭的感觉。
其中4分55秒到5分半那里对比的尤为强烈 甚至喉下关闭还挤卡了 看看你们能否听出点来。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QyNzY0NjI4.html

4分55秒开始,左边是喉下关闭,右边是喉上关闭。

姚贝娜随它吧现场

http://xiyou.cntv.cn/v-6b2deaa0-c25b-11e3-9584-21fa84a4ab6e.html

 

首先,要承认有瑕疵,尤其是那句没压住的,影响不小。

1. 这次的舞台太给力!无论是升降台的设计还是背景灯光,都堪称完美!央视重金打造的豪华舞台终于也能给力一次,不容易啊。(对比来看,湖南台的我歌现场,洋溢着ktv风格的乡土气息)

2. 直播的现场,能有这个音响效果不容易,要知道大部分直播的现场都是混响渣到爆的,比如这个 https://bideyuanli.com/p/1180。当然这个音响距离完美还差得远,姚的高音能量完全没释放出来。

3. 表演的比较投入,女王范十足,感动度应该也有了。比完美的cd版多了很多人情味。

4. 应该是第一次真正大舞台上用独门绝技:喉下关闭(喉下关闭就是韩磊的唱法),这个唱法华语女歌手里应该只有姚这么玩,对气息和基本功要求太高,就是男的里面也没几个敢玩的,玩的好的目测也就是韩磊。两个高音都站住了,霸气十足。

5. 可惜的是,终究出现了瑕疵,给整个演出留下了不小的遗憾。否则这个视频堪称姚经典现场了。

6. 后段由于恐高跪下了,有点影响女王范,而且影响了气息。当然也有不少人说,这样感动度高。

7. 粉打的太厚。。。

总的来说,可以算是一次震撼现场。

 

同场另一首:http://xiyou.cntv.cn/v-7afe05c1-c256-11e3-89a6-d29fa354baaa.html

歌手共振峰

1. 歌手共振峰

声乐理论界极为重要的概念,我们看图:

上图为伴奏/语言/演唱的平均频率分布图。

  1. 实线为管弦乐伴奏,可以看到,管弦乐伴奏的能量主要集中在低频,在500hz左右达到峰值。随着频率提升迅速降低。(多年看我图的同学,应该有很直观的感受:各种图里,500以下的低频总是有很多线,那都是伴奏)
  2. 第二条线为语言线,可以看到和管弦乐伴奏基本相似。所以用正常的说话方式去唱歌,必然被伴奏掩盖。
  3. 第三条线为伴奏+演唱,很明显,演唱在高频(2500hz左右)大幅超越了伴奏线。

这个高频的峰被称为歌手共振峰(singer’s formant,或vocal ring),是歌手声音能否穿透伴奏的决定性因素。声乐里讲声音的“芯”就是指这个。

实践上来说,男歌手的歌手共振峰一般出现在2500-2800,女歌手的歌手共振峰出现在3000-3200。关于共振峰的界定,学术界存在很多不同的说法,总的来说,3000hz左右的都算是。

事实上,如果观察歌手的频谱图,会发现歌手的最强泛音一般不是这个“歌手共振峰”,而是一个低频的峰(具体频率由演唱的元音类型决定),高频的共振峰一般要低一点。所以有部分学者认为应该改名为歌手高频共振峰和低频共振峰。

不过显然高频共振峰起到的作用更大;而且,高频共振峰是演唱独有的(图上很明显,说话是没有这个高频共振峰的)。

歌手共振峰的来历?

最早解读歌手共振峰的学者认为歌手共振峰来自于喉腔。目前还没看到有其他的解读,似乎大家都认可喉腔是歌手共振峰的来源了。(虽然大家对什么情况下产生歌手共振峰还有争议)

可能大家对喉腔究竟是啥有点困惑,上图:

其实喉腔很小的。

小知识:喉腔咽腔的区别?喉腔是呼吸管道独有的,咽腔是呼吸和消化管道共用的。也就是说,咽腔连着喉腔和食道,上面来空气则送到喉腔去,来食物则送到食道里去。

这很好的解释了为何歌手共振峰几乎稳定的出现在3000左右,不随喉位变化而变化,也不随演唱内容而变化。因为喉腔的大小大家都差不多阿!这也很好的解释了为何男女会有细微不同:因为男歌手喉腔更大一些(有喉结阿),自然共鸣频率低一些。

西方学者认为:产生强大歌手共振峰的必要条件是降低喉位,扩大咽腔。当咽腔扩大的一定程度的时候,喉腔将不作为声道(vocal tract)共鸣的一部分。而是单独作为一个共鸣腔起作用(http://hyperphysics.phy-astr.gsu.edu/hbase/music/singfor.html)。这个理论被我朝人民无情的打脸:因为我朝歌手高喉位唱歌(唱戏)的太多了!我朝学者认为,高低喉位都能产生歌手共振峰。(http://yysx.cnjournals.cn/ch/reader/create_pdf.aspx?file_no=19870403&flag=1&journal_id=yysx&year_id=1987

咽腔扩大是唱歌的基本功,流行圈里满地走的废物们之所以废物,很多都是因为不打开咽腔。咽腔是最重要的共鸣腔,打开咽腔之后大概是这样:

这通道够宽吧!这图也很好的展示了什么是通道(vocal tract):图中黑色箭头经过的就是了。

 

只有一个问题无法解释:那就是,我们感知上觉得,高频泛音是从头腔上来的阿!我们谈了这么多年的头腔共鸣,难道搞错了,丫是从喉腔出来的?完全不科学阿!

我目测有可能是这样的:喉腔对3000左右的泛音进行了强化,产生了一个初步强大的共振峰。鼻腔对其进行二次强化。反之,如果没有喉腔的初次强化,声带本身产生的高频泛音是非常微弱的,几乎不会被鼻腔注意到。

以上观点无科学支撑,科学界普遍认为,歌手共振峰就是喉腔产生的。

图解泛音及形成原理

首先要纠正一个大家可能一直都有的误区:人声并不是音高确定了之后就只存在某个固定频率范围。相反,无论音高如何,人声都是分布在一个广大的频率区间内。也就是说,人声其实是由若干频率的声音合成而成的。请看视频解读: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zkwODM2NzQ4.html

首先,泛音到底是什么,很多人都不知道。标准答案是:泛音是物体局部振动产生的。

啥是局部振动?

非常清楚的局部振动,一根弦分成四段分别进行振动。这四段的振动频率是一样的。

我常讲的第一泛音,第二泛音就是这样的:

图上依次是基频,第一泛音,第二泛音。。。

可以看到,分的段越多,形成的频率越高。比如分两段,那频率就是基频的二倍。应该挺容易理解的吧。

真实的声音就是这些振动的叠加,视频里有展示。

泛音形成的原理:驻波

视频里很好的展示了驻波形成的原理,同频波经过反射形成了叠加。所以,能形成驻波,必须是物体长度是1/2波长的整数倍。这样才能形成叠加。

这就是物体振动总是有固定频率和固定音色的原因:只有一些频率的波才能在物体中形成驻波,从而持续下去。其他频率的波很快就会能量消散掉。

所以一个音叉,你怎么敲它,它都是那个振动频率,就是这个道理。

那怎么调节音高?

参考弦乐,一根两端固定好的弦,本身的频率是固定的。改变音高的话:

1. 把弦拉紧一点。

2. 用手指按住一点,让弦的一部分不振动,可振动部分长度缩短。

声带也是一样的道理:

1. 拉紧声带,可以获得更高的音高。放松声带,音高变低。

2. 捏住声带的一部分不发声,让另一部分发声,这样音高就提高了。这就是近年来所谓关闭唱法的基本原理。(关闭唱法的提法我认为是有问题的)

人声的情况

人声的情况要复杂一些,因为声带不是一个简单弦,它是一个立体的东西,更像这个图:

立体的基频与第一泛音。

人声还有共鸣的问题,会大大改变泛音的构成。

 

基频决定音高,泛音决定音色。

这句话是音频处理的核心。

为何很多时候泛音很强但依然是基频决定音高?

这是很多人对我的提问,简单解释一下。没兴趣的同学可以略过这一段。

什么是频率?频率就是单位时间内波形重复多少次。

上面这句没有疑问吧?那么我们看图

假定这就是单位时间的波形图。第一张图的频率是2,第二张图的频率是4,这都没什么疑问。第三张图的频率?根据定义,波形重复了两次,所以频率是2。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2和4的两个波,合成之后频率是最大公约数2。

来个更复杂的例子:

4和6的波合成频率为2。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即使没有2的波,合成规律依然要取最大公约数。

当然,这个例子是有问题的,1。自然界没有这种声音,一定是2, 4, 6, 8, …一定带基频。2. 即使自然界真的制造了这个声音,也会被人耳判定成两个声音。

自然界的 2,4,6合成,应该是这样的:

不管怎么说,我们基本上可以得到一个结论,2, 4, 6, 8, 10,..这样的波合成,最终波的频率是2,即使原本频率2的那个波振幅很小。

 

真声,假声,头声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zcxOTM4ODYw.html

(首先,所有概念均为流行乐概念,很多名词在美声或者传统声乐里有既有含义,我们只研究流行乐)

今天着重分析真音,头声,假音。先看声带工作原理图:

假声:

真声:

其中红色部分是声带主体部分(声带肌),黄色是韧带,最外层是粘膜。
对比很明显,真声是声带主体振动发声,假声是声带边缘振动发声。

很显然,所谓的半假声就是边缘发声,主体的一部分也发声,大家热衷讨论的真声比例,就是最后声音里主体振动所发出声音的比例大小。

好,如果事情就这么简单,世界就清净了。可问题出来了,头声是什么?就是半假声么?

不是,头声是声带主体拉紧但是不发声,声带边缘发声的结果。

所以

  1. 声带主体发声 = 真声
  2. 声带主体放松,边缘发声 = 假声
  3. 声带主体拉紧,边缘发声=头声

所以头声的这个名词非常不好(这个词是在美声理论里偷来的),应该叫“使劲假声”,或者“不漏气假声”,“强假声”

好,结论已有,下面我们分析具体例子。

  1. 平时我们发假声的时候,是不是感觉声带是放松的?假声唱多高多久都不怎么累?
  2. 如果用尽全身力量去喊一个假声长音,是不是能感觉到头腔在振动?这个巍峰营的教学视频说的很清楚,用力+假声,就能得到头声。
  3. 因为用上了力量,所以头声是比较有力量的,能获得不俗的共鸣,这是头声可用的最根本原因。从实践上来说,我们也可以用泛音强弱来判断是不是头声。
  4. 每个歌手的音色各有不同,但是唱到头声,却基本都一样的音色。为何?因为声带主体各有不同,但是声带边缘几乎是一样的。
  5. 为什么“女声开口混”?因为女声的假声和真声音色非常接近,所以即使女声切换到边缘发声我们也很难听出区别。男歌手就不行了,一切换区别明显。
  6. 我们从感知上知道,假声是漏气的,真声是实实在在的(所有气流能量都转化为声能)。这不是声带边缘发声的错,这是声带主体不拉紧的错。所以只要声带主体紧绷,声带边缘发声也可以获得较大的声能。
  7. 这就是现代流行乐最基本的一课:统一声区,把真假声联合在一起。具体来说,就是从真声区到假声区最高音,永远保持声带主体(声带肌)拉紧,不漏气。这样,无论是主体发声还是边缘发声还是混合,都能保有较大的能量。
  8. 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尽管现代流行歌手都致力于统一声区,还是不可避免的存在换声区,所以几乎没人能做到完全掌握所有音区。
  9. 女民族唱法唱高音原理上讲就是“假声关闭”(潘乃宪语),按照本文的理论,其实应该是头声(共鸣那么强!),这很好的解释了为何民族女歌手可以唱那么高,并且千人一面(声带边缘发声大家音色一样!)。

普通人的水平

普通男声的真声极限一般在 F4,所以假声极限在F5。普通女声的真声极限?这真不知道,我目测在C5附近吧。为什么难判断是因为女声真假音音色差不多,很难区分。另外女的普遍气息弱,很多都唱不到自己的极限。

 

声区wiki解读:真声假声胸声头声

我们来看看wiki是怎么说的。

http://en.wikipedia.org/wiki/Vocal_register

首先,这不仅是中文里混乱,英文里也是乱成一团。wiki原话:

Indiscriminate use of the word register has led to much confusion and controversy about the number of registers in the human voice within vocal pedagogical circles.

声乐教师(学者)对“区”一词的滥用导致了声乐教育界里充斥了各种混乱和有争议的声区概念。

但其实英文里只是关于应该怎么分区有争议而已,对概念本身是争议不大的,名词如下:

  • Modal voice register:真声。
  • Falsetto register:假声。
  • Chest voice:胸声。
  • Head voice:头声。

真声

Modal voice,具体是这么解释的:

The first of these vibratory forms is known as natural or normal voice;[5] another name for it is modal voice, a term currently widely used in both speech pathology and vocal pedagogy publications. In this usage, modal refers to the natural disposition or manner of action of the vocal cords.

还配了图:

http://en.wikipedia.org/wiki/Modal_voice_register

就是声带主体震动,翻译成真声没有问题。

假声

The essenti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modal and falsetto registers lies in the amount and type of vocal cord involvement. The falsetto voice is produced by the vibration of the ligamentous edges of the vocal cords, in whole or in part, and the main body of the fold is more or less relaxed. In contrast, the modal voice involves the whole vocal cord with the glottis opening at the bottom first and then at the top.

真声和假声的本质区别是声带参与(震动)的面积和类型。假声是由声带韧带边缘震动产生的,声带主体是放松的。相反地,真声是声带全体震动产生的。

 

胸声:

胸声是科学不发达的年代,人们不知道声音都是由声带产生的,而错误的认为低音是由胸腔产生的,才产生的名词。时至今日,大家当然知道声音不可能从胸产生,其实这个词已经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The contemporary use of the term chest voice often refers to a specific kind of vocal coloration or vocal timbre. In classical singing, its use is limited entirely to the lower part of the modal register or normal voice.

在现代,胸声通常指一种特定音色的声音。在经典声乐中,它的使用完全限定在真声的低音区。

很明确,胸声不等于真声,胸声只是真声的一部分。

今天的胸声,是指胸腔共鸣占主体的声音,所以,这个词完全在谈共鸣,跟声带没关系!共鸣是直接由音高决定的,所以:

Clippinger claims that males and females switch registers at the same absolute pitches. He also states that at about E flat or E above middle C the tenor passes from what is usually called open to covered tone, but which might better be called from chest to head voice. At the same absolute pitches the alto or soprano passes from the chest to the middle register. According to Clippinger there is every reason to believe that the change in the mechanism for male voices into head register is the same as that which occurs in the female voice as it goes into the middle register at the same pitches.[5]

胸声头声的分界线是一个绝对音高。不论男女胸声在E4/Eb4就会转头声,因为过了这个音高,自然头腔共鸣会超过胸腔共鸣。

(这只是声乐教育界的一派说法,后面还有很多争议论调,不过,都是在说共鸣,没人谈声带的。)

头声

最头疼的时刻终于到了!

http://en.wikipedia.org/wiki/Head_voice

其实在英文里,头声就有三个含义:

1. 头声区

不用多解释,就是跟胸声相对的那个概念,E4以上都是头声,不论男女。也有一些人认为男女在不同的音高转头声。

2. 头腔共鸣

这一派认为,头声并不是头制造出来的声音(根“胸声是胸产生的声音”一样,属于科学不发达时代的错误认识),所以讲头声是不科学的,应该讲头腔共鸣。他们抛弃了“区”(register)这个词。

3. 非假声的高音

在这个语义中,所有非假声的高音都可以叫head voice。

这个才是流行届头声的源头!

好吧,又得回到曾经说过的中英文严重歧义的问题上:在英文里,只有漏气假声才可以叫falsetto,其他都不可以。这跟中文是严重不同的:中文里一切非真声都叫假声。

还是举那个例子:英文里飞马Pegasus必须是希腊神话里的那种长翅膀的神马才行。而中文里只要能飞的马都可以叫飞马。你给马装个螺旋桨飞起来,也可以叫飞马;但在英文里这断然不行!

前文说过,假声是声带主体放松的,那声带主体拉紧但是不发声会怎么样?这就产生了非假声的高音,所以,流行届头声的概念终于出来了:

“使劲假声”。声带边缘发声,声带主体拉紧(靠拢)但不发声。也可以叫“不漏气假声”,“强假声”。

这个结论并不是中文里独有的,外国的很多声乐系统也采用这个说法,比如这个: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xQOespT4Bs

但是也有很多外国的声乐教育里,头声仅仅是单纯的指高音区(第一个定义),这真是混沌的一坨啊。

 

混声

有人跟你讲混声,首先问他:你是说共鸣混还是真假混?

这其实是两个完全不相关的概念:

共鸣混是指胸腔共鸣和头腔共鸣混和的声音。这其实是废话,人唱歌当然是共鸣混的!只不过比例不同而已。这个定义上的共鸣混声,多指胸腔共鸣和头腔共鸣比例差不多的声音。

真假混是指真假声都有的声音。这很好理解,就是真假声都有的声音。

现代混声技术就是说:不要把真声唱到极限,接近极限的时候就掺假音进去。随着音高的提高,不断提高假音比例,直到最后完全是假音,没有真音含量(这时候就是所谓“使劲假声”头声了)。

所以,混声包含两种:有真声含量的半假音,无真声含量的纯头声。

一般来说,前一种混声如果真声比例很大,我们也称之为真声。

现代混声技术对高音的提高

很简单,现代混声技术可以凭空把音域提高一个八度(假声一般比真声高一个八度)。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很多男声动辄去挑战G5的SSG的原因。

当然,这只是理想中。。。

现实中,混声是很难的,尤其是接近假声极限的那一段,非常难。所以多数的混声都是这样的:真声极限以上的一段比较平滑,再往上就不行了。但是如转纯假或者是头声,那就容易多了。

即使是相对简单的低混声区,也比真声有更多限制:转音什么的很难玩,共鸣不好音色就会偏假等等。混得越高越难。除非转纯假,那就没难度了。

(关闭也是提高高音的一个办法,为了不使问题复杂化,暂时不讨论这个)

我们看一些例子:

张雨生:

已知头声最高在D6,据他录音师说极限在F6。所以宝哥真声极限在E5是比较靠铺的,这就解释了为何宝哥可以在E5以内随意转音折腾基本无压力。

上F5开始掺假变混音,宝哥的歌中出现过很多F5-A5的音。但是#A5-#C6段就几乎没有了,因为这一段的混声太难了。与此同时,到了D6,宝哥用“使劲假声”头声去顶,可以顶出质量非常高的声音。

其实宝哥的混声练的非常到家了,空白音区很小。

姚贝娜:

姚假音极限E6,有现场,她自己也这么说,应该没有异议。所以她真声极限在E5没问题。这与我们观看高音集锦(https://bideyuanli.com/p/595)得出的结论是差不多的。姚的混声声区跟宝哥很接近,在F5 – #G5都可以保持高质量混声,但是超过A5就不行了。这时候只能转纯假。(民族唱高音就是纯假)

姚没有用全力去顶过假声极限。

龚琳娜:

龚倒是实实在在的用全力去顶过假声极限:E6,质量很可观。

林志炫:

大仙上C5转假一直是坊间盛传的。其实我目测他真声极限也就A4。他因为共鸣弱所以转混之后假的出翔。不过客观地说,他混声唱到D5还是可以的。所以他的混声区就是A4-D5。同时他如果用全力去顶假声极限,也可以干到G5去唱SSG。

这就是为什么SSG相对简单的原因了:它不卡男声最难受的声区。对于真声G4,假声G5的男声(普通男声平均水平真声F4),只要掌握了混声技术,混到D5就可以轻松拿下SSG。最难受的声区#D5 – #F5被回避了。另外SSG的C3-D3其实也相对简单,没有复杂的转音什么的。
当然了,气息一定要足,不然共鸣太差,混声就会假出翔,跟大仙一样。

我期待就是相反的例子:虽然最高只有E5,但是在混声区玩转音,这就没几个受得了了。

 

好,我们来分析开头的视频:

林志炫20年前显然还不会头声,这个假声真是要多假有多假。从声谱上看就是基频比较强,声音是明显漏气的,共鸣不强。

宝哥的这个真声就很真了,基频比较弱,共鸣强烈。

为什么宝哥这个不是头声?因为这个还保有宝哥的音色,而且力度在那摆着。。

20年后大仙学会了头声,这个的g3共鸣就很强了,基频很弱了。

从这个图上看,大仙和铁心有什么区别?我觉得是没有本质区别的。听感也是差不多的,如果专注的听最后一个音,两人是几乎没有区别的。

那为什么大仙听着这么假?很简单,大仙的假音音色跟真音差别太大,一转头声立刻就能被辨认出来。而铁心的音色差别就没那么大(当然铁心的共鸣强的多,所以力度比大仙大的多)

这个主持人假的就不用提了,全程基频都非常强,几乎无共鸣。但是最后一个音共鸣还是很强的,可以算作头声。

宝哥共鸣强烈,不过我不敢说这个是全真音,应该是有假音成分了。

宝哥自承半假音。共鸣依然暴力,这个不能算头声。

这个是真的头声了,不过共鸣依然逆天。这个音完全听不出宝哥的音色了(当然这个高度上谁也听不出音色了)。

2048

原版
https://bideyuanli.com/wp-content/themes/2048/num.html

战鹰版

https://bideyuanli.com/wp-content/themes/2048/zhan.html

姚版
https://bideyuanli.com/wp-content/themes/2048/yao.html

百度app商店:http://as.baidu.com/a/item?docid=6800032

Play商店:https://play.google.com/store/apps/details?id=com.bideyuanli.game2048&hl=zh-CN

Android版下载: https://bideyuanli.com/wp-content/themes/2048/2048yao.apk

大酒神版
https://bideyuanli.com/wp-content/themes/2048/9.html

徐志雷版
https://bideyuanli.com/wp-content/themes/2048/b.html

测试绝对音高


点击切换版本:简化版 | 完全版 | 男唱谱完全版 | 女唱谱(钢琴谱)完全版

点击切换声音类型:

不熟悉谱?先玩玩在线钢琴吧!https://bideyuanli.com/p/866

一万个人里只有一个拥有绝对音高,你有没有?

开始! | 已完成:0 |

点击选择你听到的音(点击后会自动播放下一个测试音)

显示结果(显示结果会导致测试渐渐变成相对音高测试)

绝对音高(绝对音感)

又名绝对音感,固定音高。
绝对音高感是指人们具有对声音的实际音高的感受能力,应该包括以下几个不同的层次

  1. 能够区别出两个不同音高的声音。
  2. 能够准确模仿出所听到的声音。
  3. 能知道所听到的声音的实际音高,并说出音名。
  4. 能直接唱出乐谱的实际音高。

绝大多数人只拥有相对音高,也就是说,给两个音,能判断出这两个音的差多少。但是单给一个音,没法判断这个音是多少。

拥有绝对音高的人也就是所谓耳测帝,可以光听就知道音高。

根据估测,一万个人里大概有一个人拥有绝对音高。

能否后天习得?

学术界存在争议。不过一个实情是:官方纪录里,还没有任何一个成年人通过训练可以后天获得绝对音高。(http://en.wikipedia.org/wiki/Absolute_pitch#Nature_vs._nurture)

普遍的观点是,12岁以下的小孩更容易通过训练得到绝对音高。

更有人深入研究了这个问题,找到了基因:

简单的说就是:绝对音高是天生的,但是也必须童年接受训练才能获得。

点我测试

解读男女声音的区别:亮度,糙度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g5MTM1NjY4.html

1. 男女声音的本质不同:音高不同

这是废话,地球人都知道。都说女声比男声高八度,其实不能,高4-6度差不多。

2. 男女声音的不同:亮度

从直观上这个很好理解,女声普遍更“亮”,“尖”。穿透力更强。这是由于高频泛音丰富导致的。也就是我们通俗的说法“头腔共鸣更强”。视频里面已经解释的非常清楚了,上一下图:

 

注:头腔共鸣和高频泛音,学术界有不同看法,见https://bideyuanli.com/p/780里关于歌手共振峰的段落。

 

3. 男女声音的不同:糙度

即使我不讲这个词,相信绝大多数人也能非常直观的理解“糙度”:男声就是比女声糙嘛。

然而与大家想象的不同,并不是说男声就比女声“宽”一些,或者说“毛刺”多一些之类的,实质上这是一个听觉问题。

人耳的听觉事实上问题挺大。。。当两个振幅差不多,频率接近的声音出现时,人耳会无法区分这两个声音。进而判定他们是一个声音,只不过比较“糙”。

上面一句其实包含了两个要素:

1.  振幅差不多。如果振幅差的比较多,那一个会掩盖另一个(掩蔽效应)。

2. 频率差不多。多少算是差不多?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取决于频率,也取决于振幅差。一般来说1/10频率是大概估测。也就是说,1000hz 和1100hz的声音是差不多的。小于这个值也是可以的,当然糙度会下降,比如1000hz 和1020hz合成之后的糙度就不如前面那个合成。

视频中的例子:用两个振幅一样,频率接近的声音去制造糙度。

有了这个结论,男女不同就很容易解释了:男声天声低,泛音之间的间距更小,自然就更“糙”。

(泛音之间的间距就是基频的数值,也就是唱到的音高。可能有点复杂,不理解的同学请前往https://bideyuanli.com学习基础知识)

总的来说,糙度还是直接取决于音高,音高比较低的自然就更糙。这也很好的解释了为何女声天生音低就自然的像男声了。

我们看看视频中的例子:

张敬轩的基本功其实相当好,高位置共鸣明显。这在现在的流行乐坛可太罕见了。这就是为什么他音色好听的原因。(当然他比较倒霉,遭遇了传说中的巅峰姚,直接在声压上被秒成了翔)

同样是高频丰富的姚贝娜张敬轩,我们依然很容易的辨认出张敬轩是男声,就是因为他高频泛音之间的间距非常小,糙度很大。

4.如果男声音高,同时头腔共鸣强烈,怎么办?

几乎没法分辨。。

这个我真不是黑那英,那英整首基本都这个共鸣水平,被宝哥爆的一地翔。

(视频地址: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c1NDY2ODA=.html

这时候我们只能看力度,也就是气息共鸣水平。男声一般气息比女声强一个数量级,所以共鸣水平要高得多。比如之前我放过很多次的阿妹哈林《我期待》,就是典型的哈林力度完爆阿妹。

这个时候,往往出现与第二条相反的局面:就是男声一般高频比女声强。

当然,实实在在能唱到女声音部的男声比较少。

题外话:为什么张新就是个娘嗓,赵晗就是个爷们呢?因为张新力度太弱了,同唱一个key,张新几乎无力度,他那个才是真没法区分男女。他只有唱到非常高的音区才能有力度,这就是典型的音域断层。

声带

从声带本质来说,儿童声带是短而薄的,变声之后声带变厚,同时男的变长很多。
所以

童嗓是短而薄
女嗓是短而厚
男嗓是长而厚

当然男嗓比女嗓声带还是厚一点。

据我目测,张雨生的声带是长而薄,所以是童嗓。

其实童嗓比较无敌,比如这个:

http://v.yinyuetai.com/video/3229

当然大部分儿童气息不够,一旦气息够了的就很无敌了。

姚贝娜《海洋之约》

http://yc.5sing.com/792869.html

之所以提到这样一首完全没有名气的歌,是因为这歌最后有两句凶残的高音:4.2秒E5接6.3秒D5

这个E5质量很可观,共鸣非常激烈,第一到第五泛音都很粗壮。听感上整体就是气息顶起来的。

最后的尾音也是个暴力共鸣。

其实这歌另有一个演唱者:

http://sports.cntv.cn/20120616/109834.shtml

总的来说,唱的比较柔和,最后的高音力度比姚差很多。另外也比较偏假。

live矜持测评 - 谈混响的重要性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g0NDYzNDg4.html

 

其实视频里已经非常清楚了,正式版和枪版完全不是一个声音!

正式版的人声干,涩,薄,闷,和伴奏脱离感非常强。而枪版的就饱满通透多了,而且和伴奏融合的很好。

究竟为何?上图一探究竟!

1. 正式版人声线更细,枪版的更粗更亮。听感也是一样的:正式版音量很小,枪版人声音量大多了。

2. 正式版的泛音分布和枪版区别巨大!正式版低频更强,尤其是基频,强的令人发指。另一方面,高频损失严重,枪版中很明显的高频泛音,在正式版里几乎都快消失了。所以正式版的声音是比较违和的,听起来闷。

3.  正式版缺乏混响,疑似根本就没混响,所以线都是棱角分明,没有过渡,没法跟伴奏融合。而枪版就好太多了,混响开的很好。

 

有混响的人声线是会拖长的。(第三段,深深去爱你的“爱”字)

这个回音很清楚,在枪版里,大概半秒之后出现的,大家仔细听。正式版自然是完全没有。(第三段,深深去爱你的“爱”字)

放开弄长音,这个没混响也压不住了,轰鸣大长音来了。

当然枪版更强,视频里很清楚,完全压制伴奏,声压爆表。

注意,枪版最后的颤音是有混响的,正式版没有。

尾音是正式版改变泛音成分最明显的,基频好大!

枪版里是差不多的。那当然听起来好多了。这个音是标准的姚氏弱混尾音,与一众“啊”同理,我们看多了,就应该是基频和第一泛音差不多大的。

 

 

为何会这样?以下为我的猜测:

正式版是直播的,其实搞直播并不容易,没有技术实力搞残实属正常。上一次好声音北京演出也是直播,效果也很糟。我猜测现场音响本身就有良好的人声混响,所以插上麦克输入,那边放出来的效果就已经很好了。

但是网络信号是麦克直接输出的信号合成上伴奏弄出来的。现场的音响师并不知道怎么把麦克原始信号作混响处理,或者是,三脚猫功夫,作出来的跟翔一样。